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频道 > 学习专栏 > 详细信息

国资委全覆盖热身:地方金融国资可望纳入监管

2011-01-26 01:58:4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数:6413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曾多次要求湖北省各部门要积极推进省直部门与所办企业脱钩,尽快把文化部门以外的国有企业全部纳入国资监管范围,形成国资监管大格局。 

   在上海,上海市国资委去年与市委宣传部、市金融办签署了委托监管书,将宣传部、金融办旗下的64家企业纳入国资委统一监管范畴,涉及的国资权益数总计646.29亿元。 

   此外,国资委还在推动将地方国资委的监管范围逐渐扩大到地方金融性国有资产。 

   如湖南规定,市(州)国资委除监管经营性国有资产外,可以把监管范围拓展到金融领域国有资产和“非转经”资产。 

   “国家国资委已经要求,接下来地方国资委的监管范围要逐步实现全覆盖。”一位参加1月7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的地方国资委主任告诉记者。    

    随着国资监管“全覆盖”的推进,国资跨区域重组也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在1月7日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王勇提出,“十二五”时期将“支持鼓励引导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地方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民营、外资企业之间,相互持股、联合重组”。 

    而湖南、安徽、江西、天津、云南等地的地方国资委,也对央企与地方国有企业合作表示欢迎。 

    湖南省国资委人士对本报表示,湖南省是最早引进央企合作的省份之一,中国五矿集团重组湖南省重点国有企业湖南有色,开创了“央企与地方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据了解,五矿集团与湖南省国资委开展了一系列“条件交换”。五矿控股湖南有色的前提条件,是给湖南省国资委做出了投资额度、就业、税收、业绩等方面的承诺,五矿还将把有色板块的总部迁至长沙。 

    但国有资产跨区域配置,在实操中也面临不少困难。 

  “央企与地方政府在发展思路上存在不少分歧,是央企与地方国企合作的根本阻碍。”一位不愿具名的央企负责人对本报说。 

    央企与地方的分歧,主要表现在“是推动产业升级,还是扩大经济规模”上。 

  “地方积极对接央企的目的,相对于产业升级而言,更多的是扩大经济规模。”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颢翰说。 

深度观察

上一篇: 新能源有望成为 西部经济发展新亮点
下一篇: 资源税改革时间表落定 未来五年全面实施